一、产品简介:
市情售卖的“藏乌梨”价值不菲,其售价高达每斤7元-31元。较之普及梨的产地收购价每斤1元-3元,价值相差数倍以至数十倍。
多位商家胀吹,“藏乌梨”系“宇宙之巅、川藏特产”,产自西藏高原,是名优果品等。而据西藏自治区农业乡下厅做事职员吐露,未表传过此种类的梨。业内专家亦指出,截至目前,从未出现过原生黑皮梨物种。
新京报记者通过视察和尝试出现,“藏乌梨”所胀吹的西藏高原产地等“身份布景”均属捏造。普及梨经高温加工,短韶华便可酿成玄色表皮。
状师指出,捏造产物依然涉嫌欺骗消费者,消费者有权意见“退一赔三”。电商平台未能确凿推行对商家天禀及商品音讯的审核职责,也有也许需接受连带义务。平台务必深化羁系力度,不然必将面对公法追责。
“青藏高原的‘藏乌梨’,一年只要一季果,大白脆甜。”正在2025年春节时代的多家年货商场,新京报记者留心到一种被称为“藏乌梨”的生果,梨子表皮表现玄色,果肉透白清甜。据生果商贩先容,该生果来自西藏地域,因高原种植,紫表线激烈,因此果皮表现玄色。
3月初,新京报记者线下视察出现,不少生果批发商户正在售卖“藏乌梨”,且价值不菲。正在北京新发地批发商场,有生果商户向新京报记者映现自家的“藏乌梨”,声称产自西藏林芝地域,是表地特有的玄色种类梨,产量特别,价值较贵,一盒精品包装95元,内部共有9颗梨。“‘藏乌梨’近两年火了起来,正在2025春节时代加倍火爆,一度卖到断货,因为是新出来的生果种类,消费者都好奇,思买来试试,同包装的‘藏乌梨’年前最高卖到195元一盒。”该商户吐露。

对付同款“藏乌梨”,另一新发地生果店老板吐露,价值能够低到85元一箱。她夸大,自家出卖的“藏乌梨”是正品,并指点消费者市情上赝品弥漫,需留意鉴别。“色彩过错的都是赝品,只要咱们才力拿到正品。”持久从事生果营业的商户赵亮也向新京报记者走漏,“藏乌梨”近两年走红,价值腾贵,精品包装的批发价约为70元一箱,每箱装有8个-9个梨,折算下来每斤价值正在10元足下。
“藏乌梨”正在线上出卖更为火爆。近期,新京报记者正在多家电商平台出现,“藏乌梨”已成为热点商品。有主播正在电商平台中声称这一生果是“三个季度着花结果长出的一款生果,日照韶华希罕长”“宇宙之巅、川藏特产”,而个人店肆则正在产物传布页上标注“中国西藏—高原藏乌梨”“西藏高山藏乌梨”等字样。从销量来看,不少店肆的订单量已胜过1000单,个中“鑫鲜农品店”的“藏乌梨”销量更是打破1万单。
随后,新京报记者永别正在电商平台店肆“赵州天天果园”“崔氏闾阎果蔬筹划部”“冀凯鑫生鲜果园”各买了一箱“藏乌梨”,价值永别是26.4元(3.5斤)、32.9元(4.5斤)、34.6元(3斤)。收到货后出现,三箱“藏乌梨”均是玄色皮、表面均有白色的圈圈雀斑,果肉也是平常的透亮白净,但口感却有区别,有的仿佛常见的皇冠梨,有的则亲切玉露梨的口感。

新京报记者从置备的样品发货地方来看,固然稠密商祖传布“藏乌梨”是西藏特产,产自“高原地域”“3800米高海拔地域”等,但发货地显示是河北晋州、安徽砀山,而这两地的特产是晋州鸭梨、砀山酥梨。记者进一步视察发货地方,又有不少“藏乌梨”发货地是四川,山东等地,但并未见到从西藏发货的“藏乌梨”。
一位生果采购商向新京报记者走漏,市情上的“藏乌梨”本质上多人是表地普及梨,源委加工伪装而成。据前述业内人士赵亮走漏,2024年他曾采购了大批“藏乌梨”出卖,但后期出现不耐积聚,短期内就产生衰弱形势。他推断,这种梨也许是通过增加“科技与狠活”创设出来的,之后便终清晰售卖。
3月中旬,新京报记者致电西藏自治区农业乡下厅,一做事职员向新京报记者称,目前没有表传过“藏乌梨”这一生果。该做事职员称,表地只要林芝、甘南地域坐褥苹果,梨的产量更是特别,险些不也许大批运往宇宙出卖。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讨论所梨种质改进课题组组长薛华柏向新京报记者先容,中国梨家产的科学家正在中国各地采撷过200余份种质资源,都没有出现原生的黑皮梨物种。其余,西藏只要林芝及相近海拔相对低的地域坐褥苹果和梨等生果,因为紫表线激烈,苹果表皮会表现紫血色发黑的形势,但果皮能到达纯玄色的也许性险些为零。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讨论所副所长王海波也对新京报记者称,“藏乌梨”这一种类并不存正在。市情上所售的“藏乌梨”,本质上都是由普及梨源委人工高温管束加工造成的。
王海波先容,常常情状下,只需将普及梨用高温水烫一烫或者低温(冷冻),就能使其酿成黑皮,但“藏乌梨”果肉没有被捣鬼,很明明是高温筑造。业内也有人以为“藏乌梨”系染色而成,王海波估计也许性不大。他吐露,采用高温管束的体例,本钱更低且操作更为便捷,食用后也无安宁危机。以是正在加工流程中没须要采用染色要领。
薛华柏注解,国度梨家产手艺体例专家曾对市售的“藏乌梨”举办农残检测,并将其与多种常见梨的单果重、果形指数、pH值、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酚等6个品德参数举办了比较领悟。结果显示,“藏乌梨”与普及鲜梨正在其他目标上并无明显差别,但其果肉的总酚含量亲切普及鲜梨的下限值,而果皮中的总酚含量则明显低于普及鲜梨。薛华柏估计,这种格表偏低的果皮总酚含量也许是因为多酚类物质正在果皮细胞源委管束后流失所致。
他先容,梨变黑也许有两种伎俩:一种是通过再三冻化,仿佛于北方冻梨的筑造工艺,这一流程中,冻结的冰晶刺破果皮和果肉细胞,酿成黑皮,但这种伎俩会导致果肉冻伤,口感与平常梨有明明区别;另一种则是采用瞬时高温管束,这种伎俩能够使梨皮变黑而不影响果肉,市情上的“藏乌梨”很也许即是通过这种体例加工的。
指日,新京报记者考试用滚烫的热水举办高温尝试,以验证普及梨是否能够简单到达“藏乌梨”的黑皮恶果。尝试结果显示,正在再三浇淋一颗玉露香梨后,梨的表皮慢慢由棕色变为深色,最终表现玄色。安排一天后,梨的表皮齐全变为纯玄色,切开后出现,果肉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仍然保留原有的色泽和质地。

将玉露香梨用热水烫过安排一夜,就酿成了漆黑的“藏乌梨”。尝试中高温管束可使梨皮变黑,不影响果肉品德
新京报记者还留心到,正在置备的三箱生果中,有两箱收货不到10天韶华就产生了衰落,个人果品衰弱紧要可闻到酸臭味。薛华柏吐露,表面上来说,正途的瞬时高温筑造反而会去除果皮表观无益细菌,伸长保质期。但是,倘若操纵轻便的滚烫水再三烫的主张来筑造“藏乌梨”,梨的果皮就会结构受伤,容易濡染,加快衰落。
其余,记者还出现,置备的三箱“藏乌梨”色彩区别,有的表现纯玄色、有的是棕玄色。对此,薛华柏注解,区别种类的梨以及加工伎俩的差别都市导致色彩区别。比如,瞬时高温管束的韶华是非会影响表皮的黑化水准,而皇冠梨、玉露梨等区别种类源委高温管束后,表现出的玄色表皮也会有少许差别。
新京报记者正在视察中出现,“藏乌梨”的价值远高于普及梨。新发地批发商场一生果商户向新京报记者先容,一箱40斤的雪花梨售价80元,每斤仅2元。而一箱8斤装的“藏乌梨”礼盒价值高达95元,每斤价值高达11.88元。两者价值相差近6倍。
产地端的普及梨更为省钱,按照一亩田数据显示,3月10日,常见种类的梨正在产地货源价值(通货)是1元/斤足下,比如皇冠梨产地货源价(通货)是1.07元/斤;雪花梨是1.03元/斤;鸭梨是1.06元/斤;酥梨是1.01元/斤;砀山酥梨是0.92元/斤。而贵一点的秋月梨和玉露香梨,价值永别是2.13元/斤、2.62元/斤。
而新京报记者从电商平台随机采取了10家生果店肆售卖的“藏乌梨”举办价值统计出现,单价最低的是7.31元/斤,最高到达31.6元/斤。最高价是普及皇冠梨货源批发价的29.5倍,雪花梨的30.68倍,砀山酥梨的34.35倍。如许悬殊的价值差异,使得“藏乌梨”正在生果商场中显得非常“腾贵”,也凸显出其背后宏大的利润空间。“利润万分高,因此越来越多的梨产地商户遴选筑造‘藏乌梨’来出卖。”前述业内人士赵亮称。

值得留心的是,电商平台上果然产生了“藏乌梨”种苗的出卖。记者正在多家电商平台搜刮出现,不少商家正正在售卖所谓的“藏乌梨”树苗。个中,一家名为“西藏藏乌梨树苗造就基地”的店肆正在其传布页面上赫然标注着“嫁接正宗‘藏乌梨’树苗”“9月中旬成熟”等字样,销量已胜过1000单,店内单颗一年树苗的售价高达118元。
有行业人士走漏称,少许苗商会用玉露香梨的苗子假装“藏乌梨”苗木出售给田舍,这种作为不但诱骗了消费者,还紧要损害了农人种植生果的主动性。“由此可见,‘藏乌梨’商场的乱象已从产物端舒展至种苗出卖症结,亟须相干部分强化羁系,以偏护消费者和农人的合法权力。”
北京市中闻状师工作所赵朋笑吐露,商家捏造“雪域黑珍珠”“藏乌梨高原”“西藏特产”等商品中心音讯,借帮这些伪善的产物标签与传布要领,误导消费者误认为该生果源自特定地域,进而正在选购时形成舛误推断。此类作为不但违背根本贸易德行,更是愚弄消费者对区域特征的信托谋取欠妥便宜。凭借《消费者权力偏护法》,此已组成欺骗作为,消费者有权依法意见“退一赔三(即商品价款的三倍抵偿)”。
与此同时,若电商平台未能确凿推行对商家天禀及商品音讯的审核职责,按照《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章程,极有也许需接受连带义务。赵朋笑夸大,平台务必深化羁系力度,不然必将面对公法追责。
其余,新京报记者注重到,个人电商平台相干店肆还传布“藏乌梨”有“润肺止咳”服从。赵朋笑吐露,“藏乌梨”行为普及生果,其传布的“润肺止咳”疗效属于捏造商品服从,是楷模的伪善传布。科信食物与康健音讯互换中央副主任阮光锋吐露,截至目前,并无正途科学讨论可以证据梨拥有“润肺止咳”的服从。人们食用梨后能缓解嗓子不适、咳嗽等症状,仅仅是由于添加了水分,并非梨中含有特地因素。

正在电商平台以及相干投诉网站上,对“藏乌梨”的投诉并不多见。新京报记者查看多家店肆内该产物的评议出现,无数消费者仅评议该生果的风韵、巨细、质料等方面,鲜有消费者质疑是否真的存正在“藏乌梨”这一果品。
赵朋笑以为,一方面,消费者维权面对本钱高、收益低的逆境。涉及造假的商品单笔消费金额常常较幼,消费者异地投诉难度极大,不但要花费大批韶华与精神预备相干原料,还需与商家及平台再三疏通协和。况且,消费者因为缺乏专业学问与要领,往往难以获取有用的证据,导致举证贫寒。再者,诉讼本钱清脆,即使消费者最终胜诉,所获抵偿也许难以填补维权流程中付出的本钱,这使得无数消费者无奈遴选放弃维权。
赵朋笑还指出,不少商家还会采用多种要领规避羁系,如频仍转换商品链接,使消费者难以赓续追踪和投诉;伪造产地表明等相干文献加添消费者鉴别难度;或是愚弄代发货形式,使义务追溯变得杂乱棘手。这一流程中,个人电商平台对商家天禀审核浮于表观,未能厉苛把闭,以致大批也许存正在题目标商家和商品涌入平台,进一步加剧了音讯过错称,消费者难以获取真正确切的商品音讯,天然也就难以察觉造假作为并举办投诉。
为有用途置这些题目,赵朋笑吐露,最先电商平台要厉苛用命相干公法规矩,树立健康的环节词预警机造,对涉及地舆符号、特地产地等敏锐环节词举办中心监测。同时,强化对商家天禀的审核,央浼商家供给地舆符号产物认证、原产地表明等相干天禀文献,并举办厉苛核实。
“而对付违规造假的商家,要采用厉肃的处分要领,如随即下架违规商品、紧闭店肆等,进步商家的违规本钱。其次,商场羁系部分应撮合公安、网信办等多部分以及产地地方当局,展开跨区域溯源法律活动,酿成羁系协力,加大对捏造产地、假装伪下等造假作为的查处力度。”赵朋笑称。